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

坚信中医是对的
发布日期:2025-08-09 00:00:00.0    来源:办公室     字体:【 】 浏览: 0

题记:

因为最近睡眠持续不好,今天我又去看中医了。

中医院姜博士一番“望闻问切”之后,指导他的两个研究生助手郑医生和黄医生对我“中医正骨”,同时也跟我讲了不少中医保健的知识。

尽管还不知道最后的疗效如何,但我相信中医是对的。

睡眠不好已经有好几天了。晚上入睡倒是不难,难的是早晨四至五点左右就醒来,并且再难入睡。

也没有任何心事。轩宝的学习、爸妈的养老,虽然是时时关注的事,但并没有让我焦虑到睡不着。

感觉还是颈椎的问题。我的后背靠肩胛骨左右对称位置,经常性物理疼痛。

试过用颈部按摩仪,但它发出的振动声让我整个头皮发麻,而且力度并不均匀,每次都有点隔靴搔痒的不如意。

也有颈椎仪、背部按摩仪,但只是偶尔缓解,不能解决疼痛的根本问题。

今天又一次早早醒来。看病的事不能再拖了。

我到市中医院的官网上浏览,找到姜劲挺医生。

根据资料,姜医生是主任医师、教授、临床(师承)医学博士,博士生导师、省名中医、深圳市地方领军人才。

姜博士擅长中医正骨理筋手法+冲击波+消定膏外敷方法,保守治疗颈椎病椎间盘突出症、腰椎滑脱症;尤其擅长运用中医脊柱相关疾病学理论指导治疗颈椎引发的眩晕、焦虑和失眠症;手法正骨配合消定膏外敷和小夹板固定,治疗脊柱四肢骨折;中西医结保守治疗肩膝踝运损伤等。

有三点让我即刻下单预约找姜博士看病:

一、保守治疗就是不做手术,纯粹用三件宝诊疗模式(中医正骨理筋手法+冲击波+敦煌消定膏外敷),这是完全不同于我之前治疗过的中医理疗方法,如熏蒸、牵引、低频红外线、药敷等。

二、姜博擅长的是颈椎系列病变,尤其是眩晕和失眠症。

三、姜医生是甘肃省名中医,现在还在临床带研究生,培养年轻一代。已培养硕士研究生七名,博士生一名。

百闻不如一见。

今天上午在深圳市中医院综合楼七楼名医工作室见到了姜医生。

跟别的医生一样,姜医生也是和蔼可亲。见我进门就招呼我到诊桌前坐下,听我简单介绍了病情,然后就开始了他的检查。

检查是标准的中医问诊“四诊法”,即望气色、闻声音、问病史、切脉象。一套流程下来,姜医生就给出了他的基本判断。

令我佩服的是姜医生完全凭自己行医大半辈子的经验,不用看我此前在中医院拍过的片子就可以分析出一个大概来,而且与我的实际体感是一致的。

姜医生诊断说,我得的是椎动脉颈椎病,眩晕是由四个病构成。

第一是有的人会有位置性眩晕,内耳供血不足,耳鼻喉复位,人不稳、坐起或低头抬头会出现眩晕。

第二是前庭慢性病变导致眩晕。

第三是内囊缺血。鱼会流水,但你敲一下它的头,它游不了。内囊是起平衡作用的。

第四是椎动脉缺血,供血不足。

四个病合在一起,会形成一系列的情况。

姜博士说我的眩晕症源头是椎动脉缺血,供血不足。但会引发其它三种情况。因为它的复杂性,所以一般看不利索。

姜博士说,“你这个是小中风,不能大意。你得这个病,一定跟家庭(因素)有关。而且如果得不到的家庭的支持与配合,你这个病不可能真正治好!”

“下次看病必须让你家先生一起来,我要当面替你训他!”姜医生的语气没有半点开玩笑的意思。

“炫晕这个病是退休老干部易得的,你这么年轻,我很好奇你怎么会得这个病。看你这样也不像是抑郁的。”

“你现在什么都不想,全力以赴把这个病看好,就是件不得了的大事”。

姜医生的三言两语,让我即刻联想到前几次看中医时的猜测,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。

许久以来,我对自己腰酸背痛头晕百思不得其解,想不出原因来。也想过可能是劳累所致,但由于发病是这两年的事,我也不敢确认就是累到的。

现在医生这么说,我是很相信的。

工作上的超负荷付出就不说了,单说我家两次买房,从中南花园到“DW”,从选房到装修,从设计到施工,每一份材料都是我亲力亲为从各家居建材市场选购回来,有的还参与搬运和安装。

2014年9月轩出生。他两岁才断奶,每次给他喂奶都是体力与耐心的挑战。

轩的体重比较大,刚出生就有7.8斤(现在8岁多更是到了1米5以上,70来斤体重,比我初中毕业时还重)。轩又喜欢折腾,吃次奶要我换十来个姿势。出门就把轩用背带挂在我脖颈上。也没能找到哪个家人能搭把手。

我的睡眠也是极差的,记不清有多少个夜晚是在盼着天明中渡过的。其实到了第二天,也不过是前一天生活的机械重复罢了。

直到去年,轩还是依在我身边,我没办法午休。因为他见我“不搭理”他,就会“纠缠”我,连手机也不让我碰,更别说睡觉了。

2016年9月开始,雅上寄宿制中学读书,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去年武大入学,有太多的行李搬运都是我一人承担。

除了开学时床单床垫被褥衣服等物品外,平时每个周日下午返校也是大包小包的生活用品如牛奶、水果、饮用水等,还有行李箱,每次基本都是我几十斤东西从校门口扛进宿舍区,再从一楼上楼,一层一层搬运。

除了带娃,家里每天还有重复的家务活。

我在体力活上长期把自己当一个男子汉般消耗。正是当年这些日复一日的高强度劳动,无形中落下了今天的病根。

这大概就是姜医生说的我生病的“家庭”原因了。

我也知道,过去已经过去,未来还没到来。从现在开始,好好珍惜余生的每一天,一切还来得及,一切都会好起来的。

我没有跟姜医生说这些,但我心里明白接下来该怎么做。那就是别再傻傻地认为自己是个大力士。我不要当什么女汉子,我有我的女儿柔。

人生的境遇,有些就是命,怪不得别人。

幸运的是这些年我有意识的爱自己了,靠了自己的觉醒,从尽量保证必须的睡眠开始,饮食也比以前规律了许多。平时还挤时间参加户外登山徒步。

客观地讲,雅上大学了,轩也慢慢长大了,需要我耗费大体力的“机会”也越来越少。

不用食疗,不用进护理所,我的自我治愈是廉价却是有效的。

我知道了“治未病”的理念,也从不讳疾忌医。身体一有不适,不再像以前那样藏着掖着,生怕有人知道后会嘲笑。

我从一个不敢去看医生的人,变成了一年要去医院问诊几次的“常客”,这是我爱自己的最好体现。

姜医生在给我看病并得出基本的诊断结论后,当场给我进行了一次治疗。他的几个助手,都是研究生。几个人配合,给我进行二十分钟专业的“中医正骨”,教我“飞天爬墙法”。

正骨又叫正体,中医骨伤正骨手法不仅有理筋手法、上骱手法、正骨手法等,姜氏正骨手法不仅仅是简单的搬腰和搬颈椎,而是根据中医脊柱相关疾病学理论,对颈腰膝踝同时进行正骨复位,后进行爬墙功能锻炼(敦煌飞天功),一气呵成。

正如姜劲挺教授写的《正骨传心录》,凡擅正骨者,须以手法调理气机,沟通脏腑,抚慰心结,方可游刃有余,手到病除。

所谓飞天爬墙法,就是让患者面壁做肢体伸缩运动。如果你站在一旁观看,会看到患者像在模仿青蛙,紧贴墙壁,缓慢矗立和蹲下,以此来锻炼颈椎和膝关节等部位。每次10个来回,每次三组,也就是间歇性重复30个全身身体伸缩动作。

这个动作也很像前几天我在小梧桐攀爬燕子崖时的动作。

当时,我们需要借助一棵特大古榕树攀登上去,手里能借力的就是藤蔓和裸露的有棱角的山岩石。看上去惊险刺激,很是考验手脚的抓力和身体的协调能力。

说来也神奇。医生们每给我按压一个部位,即使是脚趾头也能判断出我右脚韧带拉伤,右肩病情比左边重。

从医生的介绍中得知,正骨中的二人推法正腰椎脊柱、阴阳手法可上下调理,同时调节;正骨点穴是中医精髓,通过经络穴位手法松解,达到骨正筋柔的效果,一整套流程下来感觉活力满满。

姜医生现场给我颈椎部位贴了二张膏药贴,还给我开了一些口服熬制的中药,二天才能寄到家。

姜医生说,在我这里看病,有一个缺点就是费用有点贵。

 “有些医生的号,挂一次只要30元。我这里要300,但患者还是愿意到我这里来,医保的有时还排不上队,”姜医生颇为自信。

他的自信有感染力,也让我相信,物有所值,在他这里花多一点钱,但能把病治好。

钱财乃身外之物。相对于生命和健康,没有什么需要我们不舍。只要能一医病除,付出就值得。

姜医生得知我喜欢写文章,他说,多写写关注生命健康的内容,比写其他的更有意义。深圳得这个病的人太多了。为什么这个病叫深圳病?

“比如写你这次看病的经历,这样的文章写出来才有价值。”

“你现在就好好治病,我们研究这个病几十年,针对这个病的疗法已经收入甘肃中医名家精华里面,现在又纳入国家数据库里了。在各网络平台也讲过不少。”姜医生说。

姜医生不建议我登山。因为登山有时会缺乏平衡性,徒步可以。

这是姜医生一家之言,我会酌情处理的。

登山是我现在最热爱的户外运动,只要把安全做到位,它的锻炼效果也是综合性的,是其他任何运动无法替代的。

燕子崖攀登与姜医生的“飞天爬墙法”有异曲同工之妙,所以我认为登山是可以终身坚持的最适合我的运动项目。

在姜医生办公室,我看见有患者治愈后赠送的锦旗,也有患者写的感谢信。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感谢姜医生团队以悬壶济世的医者仁心、精湛的妙手回春之术,医好了疑难杂症,大大缓解了病痛,重燃了患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

“中医治本,西医治标。”这是坊间流行的俗语,但我觉得要具体情况具体对待。

西医好得快,中医好得彻底,这是基本可以确定的。但比较而言,我更相信偏重于保守治疗的中医。

中医是我国的名片之一,有着几千年的发展史。虽然西医对其构成了重大挑战,但中医的独特功效不可替代。

这一次,我会更积极地配合姜医生的治疗。我已经预约了本周六再去姜医生那看病。

寻医问药,关键是找到对的人。


2023年3月14日 星期二

——作者:艳阳光影

】【打印繁体】【关闭】 【返回顶部
分享到QQ空间
分享到: